我穿越成潘金莲和武大郎相依为命潘晴潘金莲免费完结小说_完本完结小说我穿越成潘金莲和武大郎相依为命(潘晴潘金莲)
作者:彭化食品
穿越重生连载
穿越重生《我穿越成潘金莲和武大郎相依为命》是作者“彭化食品”诚意出品的一部燃情之作,潘晴潘金莲两位主角之间虐恋情深的爱情故事值得细细品读,主要讲述的是:现代美食博主潘晴一觉醒来,发现自己成了《水浒传》里那个声名狼藉的潘金莲。眼前是矮小丑陋、被街坊嘲笑的武大郎,耳边是“三寸丁谷树皮”的刻薄绰号,脚下是漏风的破屋,手里攥着的只有半块没发好的面团。
开局就是地狱模式。她不仅要顶着“淫妇”的污名活下去,还得面对这个连温饱都成问题的家。可当她捏着鼻子帮武大郎处理磨破的脚茧,看着他把卖剩的炊饼偷偷留给流浪儿,听他讷讷说着“俺弟武松在边关受了冤屈,俺得攒钱救他”时,潘晴忽然发现,这个男人不是传说里的窝囊废,只是被命运按在泥里的老实人。
“罢了,既穿成了夫妻,总不能看着你被欺负死。”
她撸起袖子改食谱,甜味芝麻饼、咸香葱花饼、夹肉夹菜的新式卷饼,把街头小摊开成阳谷县网红店;她教他算营收、避地痞、怼泼妇,把“武大郎”的招牌擦得锃亮。
武大郎看着突然变泼辣能干的媳妇,从最初的手足无措,到默默把最暖的灶膛让给她,把挣来的铜板全交到她手里,再到有人嚼舌根时,红着眼眶举着擀面杖喊:“俺媳妇是好人!”
当西门庆带着恶奴上门找茬,潘晴甩出记账本怼得他哑口无言;当武松带着一身煞气归来,看到的却是哥哥嫂嫂围着灶台算进项,屋里飘着从未有过的热乎气。
2025-10-12 15:25:12
鸡叫头遍时,潘金莲就醒了。
不是被鸡叫醒的,是冻的。
土炕硬邦邦的,盖在身上的被子薄得像层纸,她缩着肩膀打了个寒颤,借着窗外透进来的微光瞅了眼身旁——武大郎睡得正沉,呼吸均匀,粗布被子被他卷走了大半,露出的胳膊上全是冻疮,红一块紫一块的,看着就疼。
她心里那点刚穿越过来的别扭忽然淡了些。
这人看着憨,倒睡得实在,连被子被抢了都没知觉。
她伸手把被子往他那边扯了扯,指尖不小心碰到他胳膊上的冻疮,烫得惊人,像是揣了个小火炉。
“嘶……”她赶紧缩回手,心里嘀咕,古代没冻疮膏是真麻烦,回头得想想办法,总不能让他就这么冻着。
翻了个身,再没了睡意。
脑子里全是改良炊饼的念头,甜味的要放多少红糖才够味?
葱花饼得用热油呛香才好吃,家里那点油够不够?
还有发酵的面引子,武大郎用的是老法子,能不能再调得更活络些?
越想越精神,她索性披衣坐起来,摸黑下了炕。
灶房在屋外搭的棚子底下,她摸着墙走过去,推开门就闻到一股淡淡的面香,角落里堆着半袋面粉,旁边是个瓦缸,里面盛着发好的面,用湿布盖着,鼓鼓囊囊的,透着股子活泛气。
“倒还有点家底。”
她低声自语,伸手掀开湿布,指尖戳了戳面团,软硬刚好,就是酸味儿重了点——老面发酵的通病。
她皱了皱眉,要是能有小苏打中和一下就好了,可惜这年代没有。
正琢磨着,身后传来脚步声,武大郎揉着眼睛跟了出来,看见她在灶房里,吓了一跳:“娘子,你咋起这么早?
天还没亮呢。”
“睡不着,琢磨着改改炊饼的方子。”
潘金莲转身看他,借着月光能瞅见他脸上的迷茫,“大郎,家里有红糖吗?
还有葱花,多不多?”
武大郎愣了愣,显然没跟上她的思路:“红糖?
那玩意儿贵着呢,俺平时都舍不得买。
葱花倒有,后院种了点。
娘子你要这些干啥?”
“做新口味的炊饼啊。”
潘金莲说得理所当然,“老是一种味道,谁天天吃都腻。
咱做几种花样,说不定买的人就多了。”
武大郎张了张嘴,想说“俺这炊饼卖了十几年,街坊都吃惯了”,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。
想起昨天她怼王婆子那股泼辣劲儿,还有说要盖大瓦房时眼里的光,他忽然觉得,听娘子的,好像也不是不行。
“那……俺这就去买红糖?”
他搓了搓手,语气里带着点试探。
“去!”
潘金莲点头,从怀里摸出个布包——昨晚她翻遍了原主的嫁妆,就找到这么个包,里面裹着十几个铜板,“多买两斤,不够再回来拿。
对了,顺带买捆细麻绳,要结实的。”
武大郎接过布包,掂量着里面的铜板,脚步顿了顿:“娘子,这钱……钱就是用来花的,”潘金莲打断他,挑眉笑了笑,“放心,等新炊饼卖出去,保证让你赚得盆满钵满。”
她那笑容亮得很,在晨光熹微里晃得武大郎有些发怔,他讷讷地“哎”了一声,转身往门外走,走了两步又回头:“娘子你别急着动手,等俺回来再说,面引子的火候你不一定摸得准。”
“知道了,快去快回。”
潘金莲挥挥手,看着他矮胖的身影消失在巷口,转身就挽起袖子忙活起来。
先把葱花摘了洗干净,切成细细的碎末,装在碗里备用。
又在面缸里扒拉半天,找出几块发硬的面团——这是没发好的,扔了可惜,刚好能做死面的薄饼,卷着肉吃肯定香。
正忙得带劲,院门外传来细碎的脚步声,她以为是武大郎回来了,扬声喊:“买着红糖了?”
没人应。
她心里咯噔一下,走到门口掀开帘子一看,晨光里站着个半大的小子,约莫十三西岁,穿着件打补丁的棉袄,手里攥着个破碗,看见她就往后缩了缩,眼神怯生生的。
潘金莲认得他,昨天武大郎把剩的炊饼给的就是这孩子,好像是个孤儿,在紫石街附近讨饭。
“有事?”
她放缓了语气,这孩子看着可怜,不像来捣乱的。
小子咬着嘴唇,把破碗往身后藏了藏,声音细若蚊蝇:“俺……俺听说武大郎炊饼好吃,想……想讨一个。”
潘金莲挑眉,这孩子倒实诚,不说是讨饭,说是“听说好吃”。
她刚要说话,就见小子从怀里掏出个皱巴巴的布包,打开来,里面是几颗圆滚滚的野栗子,带着点泥土:“俺……俺用这个换,成吗?”
看着那几颗被捂得温热的栗子,潘金莲心里忽然软了一下。
她想起自己小时候,在乡下外婆家,也总跟着小伙伴去山里摘栗子,手被刺扎得通红也乐呵呵的。
“不用换。”
她转身回灶房,从面缸旁拿了个昨晚剩下的炊饼,递过去,“拿着吧,刚出锅的可能更好吃,等会儿做好了再给你留一个。”
小子眼睛亮了,接过炊饼却没立刻吃,把栗子往她手里一塞,转身就跑,跑了两步又停下,回头冲她鞠了个躬,声音响亮了些:“谢谢潘娘子!”
看着他一溜烟跑没影的背影,潘金莲捏着手里的栗子笑了。
这古代的孩子,倒比现代有些被惯坏的小家伙懂事多了。
刚把栗子放进兜里,武大郎就回来了,肩上扛着个布袋子,呼哧呼哧喘着气:“娘子,红糖买回来了,还……还买了点芝麻,那杂货铺老板说,撒饼上香。”
“算你机灵。”
潘金莲接过袋子,打开一看,红糖是块状的,得敲碎了用,芝麻倒挺饱满,还带着点焦香,像是炒熟的。
“老板说红糖贵,这两斤花了不少铜板。”
武大郎搓着手,有点心疼。
“放心,卖价也能提上去。”
潘金莲说着,把发好的面团倒在案板上,加了点碱水——这是她刚才找到的,古代中和酸味就靠这个,得拿捏好量,多了发苦,少了发酸。
她揉面的手法跟武大郎不一样,不是死劲往案板上摔,而是用手掌推着面团转圈,指尖时不时往里面揣,力道均匀,看着轻巧,实则暗藏巧劲。
武大郎看得首咂舌:“娘子,你这揉面的法子……跟以前不一样啊。”
“这叫‘醒面’,让面更劲道。”
潘金莲头也不抬,嘴上说着现代词,手上动作没停,“等会儿你看着,保准好吃。”
她把面团分成大小均匀的剂子,一半加了碎红糖和芝麻,擀成圆饼时特意留了个小口,让红糖的甜香能透出来;另一半撒上葱花,又淋了点香油,卷起来再擀开,葱花的香味瞬间就弥漫开了。
武大郎站在一旁,眼睛瞪得溜圆,鼻尖不住地抽动:“香……真香啊。”
“生火。”
潘金莲把擀好的饼递给他,“火候别太大,小火慢烙,两面金黄就行。”
武大郎忙不迭地应着,蹲在灶台前添柴,火光映着他的脸,红扑扑的,眼里全是期待。
第一锅甜饼出锅时,金黄的饼面上渗着点点红糖,像琥珀似的,芝麻的香气混着麦香,勾得人首咽口水。
潘金莲拿起一个吹了吹,递到武大郎嘴边:“尝尝。”
武大郎犹豫了一下,张嘴咬了一口,眼睛瞬间就亮了:“甜!
香!
比俺那 plain 的好吃多了!”
“什么 plain?”
潘金莲没听懂。
“就是……就是没味儿的。”
武大郎赶紧解释,又咬了一大口,含糊不清地说,“娘子,你这手艺,绝了!”
看着他那副馋样,潘金莲忍不住笑了。
这人看着老实,夸起人来倒挺实在。
两人一鼓作气,烙了两竹筐饼,甜的、咸的、还有几个夹了点咸菜的试做款,堆在一起,五颜六色的,看着就喜人。
“走,出摊去!”
潘金莲拍了拍手,干劲十足。
武大郎挑着担子,她跟在旁边,手里还拿着根细麻绳和几块木板——这是她昨晚就想好的,做个简易招牌。
紫石街的早市己经热闹起来了,卖菜的、说书的、挑着担子走街串巷的,人声鼎沸。
武大郎的老摊位在街角一棵老槐树下,平时也就几个老主顾光顾,今天却不一样。
还没等把担子放下,就有人凑了过来,是个提着菜篮子的大婶:“大郎,今天这饼咋不一样?
闻着怪香的。”
“这是俺娘子新做的,有甜的有咸的。”
武大郎挺了挺胸膛,语气里带着点自豪。
“你娘子?”
大婶瞅了眼潘金莲,眼神里带着点探究——谁不知道武大郎这媳妇平时懒得出奇,今天居然肯动手做饼了?
潘金莲没理会她那眼神,拿起一个甜饼递过去:“大婶,尝尝?
不好吃不要钱。”
大婶半信半疑地接过去,咬了一口,眼睛立刻瞪圆了:“哎哟!
这咋这么香?
还有甜味!”
她这一喊,周围的人都围了过来,你一言我一语地问:“啥饼啊?
这么香?”
“给俺也来一个尝尝!”
“甜口的加了红糖和芝麻,十个铜板一个;咸口的加了葱花,八个铜板一个!”
潘金莲声音清亮,一边说一边拿起木板,用麻绳捆成个三角架,又找了块炭笔,在木板上写了“武大郎新式炊饼”几个字,字不算好看,但足够醒目。
武大郎看得目瞪口呆,他卖了十几年炊饼,从来没想过还能这么吆喝,更没想过能卖这么贵——他原来的炊饼,五个铜板就能买两个。
“娘子,这……这会不会太贵了?”
他拉了拉潘金莲的袖子,有点紧张。
“贵有贵的道理。”
潘金莲冲他挤了挤眼,转头对着围上来的人笑,“咱这饼用的料足,红糖都是今早刚买的好货,尝尝就知道值不值这个价!”
正说着,就见人群外挤进来几个流里流气的汉子,为首的是个独眼龙,脸上带着道疤,眼神阴恻恻的,正是这紫石街一带有名的地痞,人称“李三疤”。
李三疤一过来,刚才还热闹的人群瞬间安静了,都往后退了退,显然是怕他。
“哟,这不是武大郎吗?”
李三疤斜着眼打量着竹筐里的饼,又把目光落在潘金莲身上,舔了舔嘴唇,“听说你家娘子醒了?
这一醒,连炊饼都敢涨价了?”
武大郎脸色一白,下意识地往前站了站,把潘金莲挡在身后:“李爷,这……这是新做的饼,用料不一样……用料不一样?”
李三疤嗤笑一声,伸手就去抓竹筐里的饼,“我尝尝,看值不值这个价!”
“放下!”
潘金莲从武大郎身后站出来,拍开他的手,眼神冷了下来,“要买就掏钱,不买别动手动脚的!”
李三疤愣了一下,显然没料到这个传闻中只会哭哭啼啼的潘金莲居然敢跟他叫板。
他上下打量着潘金莲,眼里的轻蔑变成了贪婪:“哟,这小娘子醒了之后,胆子倒大了不少。
怎么?
跟武大郎这窝囊废过够了,想换个人伺候?”
这话一出,周围的人都倒抽一口冷气。
谁都知道李三疤好色,这下怕是要出事。
武大郎气得浑身发抖,脸涨得通红,却只会重复:“你……你胡说!
我娘子不是那样的人!”
“我是不是那样的人,轮不到你说。”
潘金莲往前一步,首视着李三疤的独眼,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,“李三疤,我知道你是这街面上的‘人物’,但‘人物’也得讲道理吧?
我们小本生意,赚点辛苦钱,你要是想吃饼,掏钱,我给你挑个大的;要是想找茬……”她顿了顿,目光扫过他身后那几个跟班,嘴角勾起一抹冷笑:“我这饼铛可是刚从火上拿下来的,烫得很,要是不小心‘碰’到谁身上,怕是要脱层皮。”
说着,她伸手拿起旁边的铁饼铛,那饼铛边缘还泛着红光,显然温度极高。
李三疤的脸色变了变,他没想到这女人看着纤细,居然是个硬茬。
他身后的跟班也有点怵,往后缩了缩。
“好,好得很!”
李三疤咬着牙,指着潘金莲,“你给我等着!”
撂下句狠话,他带着跟班灰溜溜地走了。
看着他们的背影,周围的人都松了口气,看向潘金莲的眼神也变了,多了几分佩服。
“潘娘子,你可真厉害!”
刚才那个大婶凑过来,竖着大拇指,“那李三疤欺负了多少人,也就你敢怼他!”
“都是被逼的。”
潘金莲放下饼铛,笑了笑,“咱老实人做生意,也不能任人欺负不是?”
经这么一闹,买饼的人反而更多了,都嚷嚷着要尝尝“能让李三疤吃瘪的炊饼”。
甜的、咸的,不一会儿就卖了大半筐。
武大郎看着手里越来越沉的钱袋,眼睛都笑成了一条缝,时不时偷偷看一眼潘金莲,眼神里全是感激和……崇拜?
潘金莲被他看得有点不自在,伸手推了他一把:“看啥呢?
赶紧给人装饼啊!”
“哎,哎!”
武大郎忙应着,手脚麻利地招呼客人,嗓门都比平时亮了几分。
日头升到头顶时,两筐饼居然卖得精光。
武大郎挑着空担子,脚步都轻快了不少,嘴里哼着不成调的小曲。
“娘子,咱今天赚的,比平时半个月都多!”
他把钱袋递过来,沉甸甸的,铜板撞在一起叮当作响。
潘金莲接过钱袋,掂量了一下,心里也乐开了花。
看来这改良炊饼的路子走对了!
“走,回家!”
她把钱袋往怀里一揣,心情正好,“今天中午咱不喝粥了,买斤肉,包饺子!”
“包饺子?”
武大郎眼睛更亮了,那可是逢年过节才能吃上的好东西。
“对,包饺子!”
潘金莲看着他那副馋样,忍不住笑了,“再给你买瓶酒,犒劳犒劳你。”
“哎!
听娘子的!”
武大郎笑得合不拢嘴,挑着空担子,脚步轻快地跟在她身后。
阳光洒在两人身上,把影子拉得长长的。
潘金莲走在前面,听着身后武大郎哼的小曲,心里忽然觉得,这古代的日子,好像也没那么难熬。
至少,现在的她,不再是那个声名狼藉的潘金莲,而是靠着自己的手艺和勇气,能挣到铜板,能护着身边这人的——潘晴。
她摸了摸兜里的钱袋,又想起早上那孩子给的栗子,脚步更快了些。
得赶紧回家,下午还得琢磨明天的新品种呢。
这炊饼生意,可得做长远了。
相关推荐:
劫后新生仙途重光(萧明渊李如松)免费小说完结版_最新章节列表劫后新生仙途重光(萧明渊李如松)
《异能都市郝妮敦》李明张伟_(异能都市郝妮敦)全集在线阅读
异能都市郝妮敦(李明张伟)完结小说推荐_小说全文免费阅读异能都市郝妮敦李明张伟
异能都市郝妮敦(李明张伟)完本小说推荐_最新章节列表异能都市郝妮敦(李明张伟)
异能都市薛慧敦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异能都市薛慧敦(林默苏晴)小说免费阅读大结局
异能都市薛慧敦林默苏晴完整版免费小说_热门网络小说推荐异能都市薛慧敦(林默苏晴)
异能都市薛慧敦林默苏晴最新好看小说_已完结小说异能都市薛慧敦林默苏晴
《异能都市行薛玉塔》李浩然苏沐晴_(异能都市行薛玉塔)全集在线阅读